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突然失恋了。在随后的两周之内,就发生了严重的心脏病。像这样因突然遭受情感打击而引发心脏病的年轻人,在北京安贞医院,每年大概要收治100例左右。
这种“心碎综合征”,医学上也称为应激性心脏损伤。
实际上,心碎引发的心脏病,在临床上很多见。北京安贞医院心内双心医学中心主任刘梅颜曾参加过一个老年病人的金婚庆典,但在几年之后,夫妇中的一位去世,另一位在随后的48小时内也去世了。“后一位老人是急性心衰。这也是心碎综合征或者是应激心脏病中很重要的一种病例。”刘梅颜说,“一生气一着急心里头就难受,这种情况也要特别小心,可能已经发生了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
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意味着部分心肌突然停止正常工作,导致心脏泵血不佳,此时血管还不存在堵塞的现象。“但对于这类心肌缺血不可放松警惕,因为它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会突然发生心肌梗死。”刘梅颜说,心肌梗死意味着心脏某个供血动脉发生堵塞,导致部分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严重情况。
“精神压力和负面情绪还可能带来其他一系列心脏问题,比如突然的心房颤动、心律失常、心衰等等。”例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来临后,刘梅颜和团队也清楚地看到很多人焦虑和不淡定。具体表现在生物学的指标上,就是血压来回地波动。
“过去一片降压药,现在一片半或者两片都不管用,过去一片管心脏的药,现在来来回回老是心疼。”这也是情绪压力引发的心脏疾病。
为什么压力和情绪会引发心脏问题?刘梅颜解释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七情致病”的理论。书中提到,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过于强烈或持续不断,超过了人体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能力,可能导致脏腑气机紊乱、气血运行失调,最终诱发疾病。
在当今的快节奏社会中,每个人需要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诸多压力,难免会有负面情绪涌上心头,因此千万不能小看不良情绪对于身体健康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