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8月09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汪曾祺的手迹
  □  陈其昌

  汪曾祺纪念馆工程正紧锣密鼓地推进。最近,我们去了趟南京马春阳处,得到了汪老的散文手稿,不虚此行。我早就准备将珍藏在我处的手稿(含书本上题诗,或书名,或条幅),以及新发现的《汪曾祺全集》(季红真主编)未曾收入的书信手稿全部交出来。之所以不用“捐赠”,那是因为我是利用工作关系得到的,理应交出。有文友说:“你原有一件条幅已得而复失,不留一点,何苦呢!”我学着汪老的惯用口吻“再说”,汪老的“再说”十有八九是同意的“托词”。这并不妨碍我的初衷。

  先说书本上的题词。那是1986年4月30日高邮县文联成立后,我因工作关系,向汪老索要了他的题词。在一本《晚饭花》扉页上,他用毛笔写了一首《贺家乡文联成立》七绝(题目是我们编《梦故乡》时加的),内容是:风流千古说文游,烟柳隋堤一望收,座上秦郎今在否?与卿同泛甓湖舟(可见影印件)。落款:汪曾祺一九八六年六月。笔力敦厚,墨色如漆。扉页的左边,即封面的反面,还有铁凝、汪朗、刘阳、汪卉的题名。我请铁凝题名时,曾请她写在汪老的下方。她说,怎么能够把我的名字与汪老放在一起哩!这书与信封我已珍藏了三十三年。

  1993年9月江苏电视台在邮拍摄专题片《梦故乡》,其最初的手稿是用钢笔写的。现在存放在博物馆的是毛笔写的,仅写了前两节。存放在我处的钢笔手稿大概是拍摄《梦故乡》时,从已故的景国真那里获得的。其手稿为《我的家乡在高邮》。钢笔字显得流畅、脱俗,仍是汪味十足的文人字。

  我新近发现的一封信。汪老的信颇有意思,仍然是有话直说、关心家乡及文化事业。现录于下:

  其昌同志:

  寄来100元收到。写几个字怎么能收钱呢?既已寄来,当遵嘱买酒。

  夹在自选集中和作为《珠湖春汛》扉页的诗,不能一诗两用,因为性质不同,于是写了两首。你看着办吧。如两诗均不合用,就算了。

  我一切均好,只是社会活动越来越多,什么座谈会都要我参加,而且指定发言,实在不胜其扰。

  前收到《盂城诗选》,好诗不多,高邮怎么舍得花这样的钱呢?

  请代问高邮熟朋友好。

  汪曾祺 

  5月11日

  需要交代的是,汪老为《珠湖春汛》题名(写了两次)、题诗,并嘱咐与夹在自选集的诗,“不能一诗两用,因为性质不同”。那是除了为《珠湖春汛》的题诗外,还有一诗,就是《秦少游读书台》(见影印件)。

  他收到了我们寄去的《盂城诗选》,直言“好诗不多,高邮怎么舍得花这样的钱呢?”其时,刚搞过体制改革没有几年,经济总量不高。现在,我可以告慰汪老的是,为兴建您老的纪念馆花费是巨大的。该馆要成为永久性的纪念馆,直至您老两百岁诞生纪念活动,依然存在。同时,你也应回眸一笑,盂城诗社和美术家协会等老树弥坚,新秀辈出。王磐研究的当代俊才蒋成忠颇有建树,在邮他是走向全国第一人。连续两届的“邮驿路•运河情全国美术展览”,共收到全国各地的稿件一万多件,这是我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的。

  我手头还在一批汪老的手稿复印件,也将一同送出。其中,可以看到汪老对自己的文章改动不多,大体凡是增删改动处,文字效果更好。汪老《一个暑假》改动不多,到结尾处,他写道:“听说韦老老先生一直在家”,他特地把“家”字改为三垛,想当然耳。韦老的家是临泽啊!陆建华主编的珍藏本已加注说明,而两套《汪曾祺全集》的主编先生均未改动。人家是外地人,怎么能够知道高邮的乡乡镇镇哩!

  我手头上存放的汪老手稿不算多,现交给公家,放心。但愿更多的文友能捐献他们的珍藏,共同铸就汪老纪念馆这块丰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副刊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水利专版
“七夕”民俗风情展 民间艺人亮绝活
汪曾祺的手迹
高邮报特别报道05汪曾祺的手迹 2019-08-09 2 2019年08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