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名酒几乎都陷入“囧中!
为什么会伤及“白酒”,重伤的又是“名白酒”?
这二十年、这十年、酒界说白酒经过了“八年爆炸式增长”!十年也好,八年也罢。这里的“爆炸”,给了酒界什么?给了消费者什么?又给了社会什么?
“八年爆炸式增长”给酒界带来了什么?
八年给酒界带来了极大的利润是肯定的!一个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一个几乎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频临倒闭的行业,一跃成为大家都“疯狂”追捧的明星!
成功往往总有问题伴随着。白酒渐入佳境之时,也就是白酒问题凸显之日。
不顾一切夸大品牌!人有多大胆,酒有多大产(真正的传统工艺白酒,生产周期长、产量低、储存要求高、劳动加知识密集型)。“高端策划、拨弄文化、更换包装、比拼广告”……白酒被文化、被高端,那被“奚落”就是必然的!
不顾一切控制市场!一些酒企“不讲理”了,上中下游通吃,几千元一瓶酒敢做,几元钱一瓶酒的市场也不放过。拼抢“终端”:大小饭店、大小商超全买断。进店费、进场费、开瓶费、促销费、宣传费、条码费……所有费用都摊到酒的头上,白酒“被高产”、“被高价”,那被“挤压”也是必然的!
不顾一切扩大产能(这里不是指酿酒能力,而是新工艺白酒的产能)。有些品牌一年销售数十亿不够、要销售数百亿、现在有人做出了“上千亿的大梦”。可一年酿造生产出来的酒,一天都不够卖。“疯狂”扩大产能衍生出“疯狂”强占市场。资金义无反顾地向白酒“涌流”。只要拿到“名酒”代理权,就等于请到了“财神”。所以“千军万马推酒忙”,白酒被“神话”了。那“掉肉”也是必然的!
名白酒遭到质疑,应是酒界“自己惹火烧身”的结果!想一想,当一瓶酒钱可以买两千斤大米时,公款怎么能不禁喝呢?
其实,我们的消费者尤其是高端白酒饮品者是无辜的!大家获得的信息始终是不对称的!现在许多酒企把挣得的大把银子用于“房地产开发”、“汽车行业”等。酒已经完全背离了作为“嗜好品”的本性。如果真的是这样,八年爆炸式增长,给白酒行业带来了什么呢?
“八年爆炸式增长”给我们消费者带来了什么?
八年前,我们的钱还不多;十年、二十年前,我们还没有钱。现在,大家渐渐有钱了,生活开始讲质量了。可是,我们喝的确实不如当年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国家权威发布“新工艺白酒占市场的85%”(实际可能要大于这个比例)。也就是说,我们喝的酒主要是用食用酒精加食用酒类香精加固态酒调味而成的“新工艺白酒”!这里需要说明的问题有三:一是新工艺白酒有国家标准,是可以喝的;二是新工艺白酒生产成本低,不应该成为“高价酒”、更不应该成为“名酒”;三是我们喝的到底是什么酒?大家无法知晓。就是知道了,大家宁愿跟着“广告”走,自觉地跳进那口“颇有文化的、很有面子的、温柔的陷阱”!当广告成为选择白酒的唯一之时,花钱多少与酒质优劣怎么可能成比例呢?那么,八年爆炸式增长,给我们消费者特别是“高智商人群”、“面子主义者”带来了什么呢?
八年爆炸式增长,给社会又带来了什么?
某报载文:酒风日盛且越来越被庸俗化、低俗化的今天,酒这种醇香清澈之物已被腐败的官场文化“发酵、蒸馏、勾兑”得面目全非。有人设高档酒宴取悦上级,有人以酒送礼谋取私利,有人把劝酒灌酒罚酒视为一种乐趣,有人把命令下属喝酒视为一种权威,有人因嗜酒醉酒而忘乎所以、不理政事、贻误工作、丑态百出,有人不想喝酒陪酒却欲罢不能、痛苦不堪,有人因终日陪酒而伤身害体、家庭不和甚至以身殉职,每年因公款吃喝而糟蹋的食物、浪费的钱更是令人触目惊心……
从“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到“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白酒啊!你承载了许多“莫须有”;酒者啊!是到了该“醒醒酒,醒醒脑,好好喝点酒”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