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担当 谋政为民 全力推动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年01月10日  

扬州市民政局局长徐德林指导民政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秋红到周山镇调研养老服务工作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月”启动仪式暨“为爱行走 明天邮你”大型徒步公益活动

全市民政工作会议

副市长周启泉率队检查养老机构“五一”期间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一把手走流程” :角色转换,政务服务“亲身办”

举办2023年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

举办2023年民政讲堂暨社会救助政策培训会

市民政局举办2023年全市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培训班

市民政局组织召开民政系统年轻干部能力作风专题讲座

市民政局开展“与爱同行.守护成长” 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救助见成效 兜底有温度---市民政局开展社会救助宣传月活动

“驿路邮名 青春你我”点亮地标活动

  高邮市民政局

  2023年,高邮市民政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省厅和扬州市局重点工作部署,聚力“两试点一争创”,精准发力、奋进有为,年度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坚持谋政为民,基本民生保障更加温暖

  一是社会救助有温度。兜准基本民生底线,向2.3万名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困境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发放各类资金1.42亿元;持续推进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管理,认定低保边缘家庭101户222人;统筹用好用足社会救助政策,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效果,共救助困难对象1519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114.52万元;发挥节日慰问“暖民心”效应,发放慰问品、慰问金和节日补贴共计237.41万元;发挥救助政策“兜底线”效用,为特困供养人员按照每人每月600元(全失能)和300元(半失能)标准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居家上门服务,为3581户分散特困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21.49万元,为541名特困、低保、低保边缘家庭中大重病患者办理医惠保。发挥医疗救助“及时雨”作用,实施因病支出型困难家庭生活救助78人,发放救助金22.08万元。 

  二是儿童关爱有精度。扎实开展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专项治理行动,新纳入保障85人;加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召开全市未成年人保护联席会议,举办高邮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月”启动仪式暨“为爱行走 明天邮你”大型徒步公益活动等政策宣传、主题活动、专项行动,发放各类宣传单、宣传册5000余份;加强未保阵地建设,高邮儿童福利院转型成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承办扬州市儿童福利机构体制转型暨县级未保中心建设运营工作座谈会;新建和提档升级6家未保站,实现未保站镇级全覆盖;加强基层工作者队伍建设,组织全市13名儿童督导员、231名村居儿童主任、市未保中心和社工站工作人员进行未保法和儿童福利业务培训,参训率100%;举办第二届“驿路相伴 邮福同享”儿童主任实务技能竞赛,提升儿童主任实务能力。

  三是养老服务有力度。建成2家颐养示范社区、8家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家街道养老综合体、5家社区助餐点、13家农村互助睦邻点;提升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改造甘垛镇敬老院、周山镇敬老院;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为3.8万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覆盖率为17.42%;规范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对213名困难老年人实行常态化、分类别探访;完成9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及养老床位改造和200户已适老化改造家庭智能设备安装;完成353名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培训,并为50位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进行照护培训;认真做好尊老金发放工作,发放尊老金1362.76万元,发放人数3.5万人。 

  坚持共建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精细

  一是基层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完善社区规模优化调整后续工作,完成新成立社区居委会选举;实施城乡社区阵地提升工程,7个新成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开展首届最美社区、最美社区工作者评选活动;举办2022年新招聘社区工作者、“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加大202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就业工作的力度,面向城市社区岗位招聘33人,其中26人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升“政社互动”“减负增效”制度化水平,召开基层减负“六多”问题治理座谈会,全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协助政府管理协议签订率100%;推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指导各村(社区)按规定程序完成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工作。

  二是社会组织管理呈现新气象。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和能力建设,举办社会组织能力提升培训班,提升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水平;常态化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召开行业协会商会营商环境座谈会;巩固“我为企业减负担”专项行动、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专项清理整治专项工作成果,通过减免、降低、让利、规范收费等举措减轻企业负担156.9万元,惠及企业224家;加大培育社会组织扶持力度,市“两办”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三是慈善社工事业凸显新作为。开展第四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发放项目资金18万元。召开高邮市慈善总会成立20周年暨“5.19慈善一日捐”活动,募集慈善资金4512万元,支出救助资金2990万元,惠及困难群体2.8万人次;联合市慈善总会开展“慈善光伏进万家”乡村助困项目,定向帮扶100户农村困难低保家庭,资助30万元用于全市特困人员住院照料护理补贴;规范社工站运营,考核内容由15项优化至11项,并新增综合考核项。

  坚持务实担当,基本社会服务更加便捷

  一是殡葬改革工作取得新进展。扎实推进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提档升级工作,改扩建三垛中心墓园,启动龙虬镇、开发区镇级墓园建设改造项目;扎实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全市107个墓园完成价格公示、91个搬迁型墓园实行闭园管理、53个违规销售落实整改、47个涉及个人经营墓园完成回收;利用清明、冬至时节集中发力,清迁整治散埋乱葬墓穴1394穴;深化“身后一件事”的改革,乡镇受理窗口实现全覆盖,办理464件;推动各乡镇(街道)成立红白理事会,全市224个村(居)将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123个村(居)结合实际制定了“红白事”操办标准。市墓园管理处完成园内基础设施工程改造,改善园内绿化,提升服务水平。

  二是地名文化建设打造新名片。扎实开展“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省级试点工作,民政采集点亮1601个点、村(社区)自发点亮610个、国家数据库入库944条数据;因地制宜,挖掘资源,创新打造“地名+”模式,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培育出“红色印记”“一号公路”“马上乡见”“七夕之乡”等乡村地名文化项目品牌;组织全市13个乡镇(街道)和231个村(居)委会相关人员学习地名点亮,出台《高邮市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收录38个,其中古路街巷34个、古桥梁4个;南门大街、北门大街等11个地名入选《扬州市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大淖巷等3个地名入选《2023年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录》。

  三是专项社会事务迈上新台阶。规范婚姻登记,办理婚姻登记3491对;开展新型婚育文化讲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办集体颁证仪式,倡导新人简约婚礼;实施“精康融合”行动,建成高邮街道武安社区“省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共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249人次;扎实推进福利彩票工作高质量发展,实现销售8659.47万元,较上年增长28.8%。

  2024年,高邮市民政局将按照“守牢底线、夯实基础、深化改革、打造特色”的工作思路,知重奋进,实干争先,全力推动高邮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以实绩实效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