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鸿
回顾高邮乒乓球运动的历史,不得不说有这样一个特别有趣的话题,那就是夏氏三兄弟和夏氏父子仨。
先说说夏氏三兄弟,即夏俭、夏跃、夏亭,他们在家排行四、五、六,上面还有三个哥哥。因父亲夏老曾兼任过县体委主任的缘故,一家人都喜欢体育运动,尤其是夏俭、夏跃、夏亭三兄弟,从家中的门板练习起,都喜爱上了打乒乓球。1972年8月,县少年儿童业余体校成立,他们同时招为乒乓班首批学员,为当年一段佳话。
夏俭,乒乓班少年甲组学员,师从体校于世昌教练,横拍削球打法,正面反胶,反面长胶,是少体校学员中打长胶第一人。他曾代表县少年队参加1973年、1974年扬州地区少年乒乓球比赛,还是县少体校足球班首批学员,为第一任守门员,后因扑救球受伤而停止了足球训练。他天资聪明、学习突出,是乒乓班学员中的佼佼者。1977年底恢复高考,即考入中国矿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又公派前往德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从事能源工作,现旅居徳国。
夏跃,直拍正胶,左推右攻打法,尤为推挡速度快、力量大、变化多,独步当时扬州少年乒坛。他打球灵活舒展,斗志顽强,多次参加扬州地区少年和职工乒乓球比赛以及县市交流赛。1975年,在全县中学生运动会上,获乒乓球男子单打亚军;1976年,在扬州地区少年乒乓球比赛上,获男子甲组单打第5名,为少体校男学员中取得名次的第一人,并入选扬州队参加了省少年乒乓球比赛。他协调性弹跳好,田径、篮球也了得,是高邮中学和市级机关篮球队主力边锋。1995年,在市人保财险公司工作时,获省人保系统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后因工作繁忙逐渐中断了打乒乓球,很是可惜。近年,他作为主编,撰写出版了《扬州保险志》,为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留下了珍贵史料,让人钦佩。
夏亭,乒乓班直拍生胶打法第一人,他打球独特,球风刁钻,侧身抢攻速度快、角度大,为一绝。1977年,在扬州地区少年乒乓球比赛中,与队友夺得男子甲组团体亚军后,又在男子甲组单打荣获冠军,并入选扬州队参加了当年省比赛。他高中毕业先下乡插队后参军入伍,因有乒乓特长,入选省军区乒乓球队,多次参加南京军区和省、扬州地区乒乓球比赛。1981年,代表扬州军分区在扬州地区第八届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中,夺成人组男子单打亚军。九十年代不知何因逐渐远离了球台球场,不少球友还经常提起他。
再讲讲夏氏父子仨,即夏志强老师和他的儿子夏阳、夏军,因教乒乓、打乒乓,父子仨与体育工作终身结下了不解之缘,是名副其实的体育世家,为邮城体育界美谈。
夏志强老师,高邮师范毕业后分配到师范附属小学(今第一实验小学)教授语文和体育。他钟爱学校体育事业,教学严谨,工作踏实,业务精湛,先后向县少体校输送了一批批乒乓球、篮球、武术和田径等项目的苗子,尤其在兼任县少体校乒乓球教练期间,训练严格,指导得当,带出了王军、马丽、裴春燕、丁卫红等一批尖子队员。他致力体育课改革创新,在县少体校教练曹善亭(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乒乓球专业)支持下,把乒乓球基本动作要领编成乒乓球操,在全校普及推广。1979年,国务院在扬州召开“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国家体委、教育部有关领导率250多名与会者前往城中小学,观看了千人乒乓球操、夏老师教学乒乓球技术公开课、乒乓球群体课外活动等,《新华日报》《光明日报》等特作报道,慕名前来参观的同行络绎不绝。他从教41年,可谓桃李满天下,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如今,夏老师虽84岁高龄,但身体硬朗,思维敏捷,养花、写诗、练书法,仍关注着全市乒乓球运动。
夏阳,夏老师大儿子。受父亲影响,小学三年级进少体校乒乓班训练,横拍正手反胶弧圈,反手长胶档拨。1989年进入县体委工作,主要从事群众体育普及推广。他虚心好学、钻研业务,逐步成为群体工作的行家里手。2021年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上,被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个人”。获此殊荣,这是对他从事群体工作20多年的最高褒奖。
夏军,夏老师小儿子。同样受父亲影响,上小学时就进入县少体校乒乓班打球,后被选进省少体校训练,为县少体校进入省少体校训练第二人(第一人为陆翔),横拍反胶两面快攻打法。1990年,他代表文教系统参加全县职工乒乓球比赛,其相持球的水平颇具功力。他传承良好家风,教书育人,踏实工作,历经多岗位磨练,先后获“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扬州市高中体育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