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美玲:倾尽家产救治丈夫 无怨无悔照料公婆 2021年04月14日  杨晓莉

  □  杨晓莉

  “能遇到这么好的儿媳,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气。”长期卧床的百岁公公说起儿媳,竖起大拇指直夸好。“她太不简单了,公婆和丈夫都瘫痪在床,她一直都无怨无悔照顾着,真是难得一见的好女人。”邻居这样称赞她。家人和邻居口中的她,便是前不久刚刚被评为江苏省第三届“百佳孝星”的高新区(送桥镇)郭集村村民赵美玲。

  7日上午,记者如约来到赵美玲家,走入院中,只见她埋头清洗着公公和丈夫换下的棉衣、棉被。尽管初春的早晨,空气中透着丝丝凉意,身穿单衣的赵美玲却因忙碌,额头和鼻尖上冒出了汗珠。

  在与赵美玲交谈中,记者感受到她的坚强和乐观。1987年,经别人牵线,22岁的赵美玲嫁给同村人殷小水,婚后,夫妻俩相亲相爱,辛勤工作,隔年女儿降生,公公婆婆帮忙照顾女儿,一家人和和美美、其乐融融。1990年,两人便在邗江公道镇购买了门面房,成为那时村里不多的在外购房的小康家庭。2004年,夫妻俩又在老家新砌了二层小楼。

  砌上新楼,为了多挣些钱,殷小水到南京一处建筑工地打工,留守在家的赵美玲则照顾着年事已高的公婆。生活原本可以越来越好,然而厄运却不期而至。2007年6月12日晚,殷小水与工友到小饭馆吃饭,饭后回宿舍途中,殷小水被一辆闯红灯的汽车撞飞。尽管时隔14年,当时的情景,赵美玲至今记忆犹新。“那天下着雨,我照顾公婆上床休息后,正准备睡觉,突然接到女儿打来的电话。”赵美玲说,得知这一消息后,整个人都懵了,感觉天都塌了下来。

  赵美玲乘亲戚的车连夜赶到南京,见到丈夫时,她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丈夫头上有一个很大的创口,血肉模糊,昏迷不醒……

  颅内大量出血,脑细胞严重受损,深度昏迷状态,即便救活也多半是植物人……当主治医生直言不讳告知殷小水病情时,面对救还是放弃的决择,赵美玲没有丝毫迟疑:“倾家荡产也要救。他在,我们还有个完整的家。”

  赵美玲这样说,也这样做。她果断卖掉家里的门面房,积极筹钱为丈夫治疗。经过抢救,保住性命的殷小水陷入昏迷。为了唤醒丈夫,赵美玲一遍遍地叫着丈夫的名字,给丈夫读报纸、讲笑话,告诉丈夫村里发生的新鲜事,用录音机给丈夫播放他最爱听的歌。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或许是赵美玲的坚持感动了上苍,时隔8个多月,殷小水终于苏醒了。“那时已临近春节,连续数日偶尔听到丈夫呼唤声,起初以为是错觉,并没有在意,直到看见他睁开了眼,才知道丈夫真的醒过来了,医生都说这是一个奇迹。”说起丈夫苏醒这件事时,赵美玲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

  农历2007年除夕当天,赵美玲带着苏醒的丈夫回到家中。虽然殷小水苏醒了,但因伤势过重、脑部受损,他不仅生活不能自理,而且智力低下,还经常会抽搐、犯病。

  照顾殷小水最麻烦的便是喂饭,他没有吞咽意识,得用注射器通过胃管送入胃中,有时一顿饭需要“吃”两个多小时。尽管如此,赵美玲不厌其烦,将一份份有营养的食物打碎“喂”给丈夫;丈夫不会刷牙,她就买来棉签,每天为他“洗牙”;大小便弄上身,她立即进行清理、擦洗……14年来,尽管殷小水大部分时间卧病在床,但他身上没生过一次褥疮。

  在赵美玲的精心照料下,殷小水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一年后,他拿掉胃管和导尿管,身体慢慢有了知觉,能自己咀嚼食物;两三年后,他能简单听懂别人说的话,甚至能作些肢体交流……一个个“奇迹”,让赵美玲开心不已,也坚定了她“一定要让丈夫站起来”的信心。

  为了让丈夫站起来,赵美玲可谓是煞费苦心。她空出一块农田,铺上厚厚的稻草,陪着丈夫在稻草上打滚;学会滚后,她又在门口挖出半人多高的洞,将丈夫放进洞里让其站着,锻炼其腿部力量;家门口的树木也被赵美玲充分利用,她在树与树之间系上绳索,抱着丈夫的腰,让丈夫拉着绳索,练习站立。功夫不负有心人,长年累月的坚持,殷小水终于可以借力站了起来,亦可以在搀扶下简单地走几步路。

  殷小水的进步看似简单,赵美玲却为之付出了10多年的努力,虽然,殷小水至今仍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仍需要爱人照顾,但能半躺着坐在轮椅上、能借力站起来、会些简单的交流,这些都已是一种奇迹。在其家中,记者看见,轮椅上的殷小水只要看到赵美玲就会变得安静许多。“他现在就像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一样,时而会耍些小脾气,也特别黏人,只要看不见我,就会吵闹。” 赵美玲一边为丈夫剃胡须一边说。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每次提到丈夫,赵美玲都会说“我家小水”。10多年的贴身照顾中,对于赵美玲来说,殷小水是丈夫,亦如自己的“孩子”。

  10多年来,赵美玲忙得像陀螺一样,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常常忙到深更半夜才能上床休息。因为除了照顾丈夫外,她还要照料年迈的公婆。丈夫殷小水是家中的独子,发生车祸后,年迈的公婆禁受不住打击,卧床不起,生活亦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靠儿媳一人照料。赵美玲常常是忙完丈夫忙公婆,忙完公婆忙丈夫。在她的照顾下,公婆二人虽长期卧床,但两人都健康长寿。去年3月,婆婆丁兰英无疾而终,离开时已是97岁高龄。公公殷咸鸿今年已101岁,思维清晰、精神尚可。采访中,记者看见,殷咸鸿居住的房间虽不算宽敞,但干净整洁,空调、电视等设施一应俱全。知道公公怕冷,即便春季来临,赵美玲仍会早晚帮公公打开空调,暖暖房间。说起儿媳赵美玲,坐在床上的殷咸鸿立即竖起大拇指,连声说了多个“好”字。

  这一声声“好”,是对儿媳多年来付出的称赞。长期以来,赵美玲无怨无悔伺候卧病在床的公婆、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至孝大爱感动乡邻。采访间,前来串门的邻居在得知记者的来意后,都由衷地夸赞起来。“这样的好孩子,在我们村不多见,坚持这么多年,没有她,这个家早就散了。”81岁的丁兆宏感慨道。“吃了那么多的苦、受了那么多的罪,我们左右四邻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太不容易了。”78岁的李春兰、71岁的丁思喜纷纷感慨道。

  吃过的苦、受过的累,赵美玲虽不愿意多说,但可想而知。“看到别人夫妻恩爱,家庭幸福,再想到自己的生活,也会感到辛酸。” 赵美玲说,照顾家人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再难也要坚持下去,每次难过时就咬紧牙关,逼自己坚持再坚持。各种苦累、各种辛酸,赵美玲早已习惯,这么多年,唯一让她感到愧疚的便是女儿殷慧。好在女儿听话懂事,如今也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每逢节假日,女儿、女婿会带着小外孙女回来看看,送衣送物,帮忙照顾。这个小家庭也成为了赵美玲最大的精神支柱和快乐源泉。

  如今,在政府、村委会的关心照顾下,年近6旬的赵美玲成为了村保洁员,每月有1000多元的固定收入。在照顾家人的同时,长期以来,赵美玲还帮忙照顾村里的孤寡老人,双腿截肢的张宝香便是其中之一。记者随赵美玲来到张宝香家中,看到她头发凌乱地坐在凳子上,赵美玲立即走上前帮其打理起来。说起赵美玲,张宝香感慨道:“这么多年,多亏了她,苦日子中才有了些快乐。”记者了解到,除了张宝香外,村里的重症患者赵文祥、中风老人李自全都得到过赵美玲的照顾。说起这些,赵美玲告诉记者,丈夫出事后,政府部门、亲朋好友、左右四邻以及社会上不认识的好心人都对他们家给予了关心和帮助,正是那一份份爱心让全家度过最艰难的时刻,这一切,赵美玲一直都心怀感激。“现在我有余力了就要帮助别人。”赵美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