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明题意,揭示文章的主旨,暗示全文的脉络层次。点题犹如画龙点睛,既可以使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加鲜明,又方便读者阅读,给他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考场作文更应点题,考场作文不喜欢含蓄,这与阅卷时间紧、任务重有关。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点明你的行文和话题的关系,引领着读者的思维。有时候一个关键词、一句关键性的话,就会救活一篇考场作文。考场作文经不起“沉默”,必须反复点题!在点题的位置上,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一、先声夺人,题记点题
题记,即在作文题目之后、正文之前的一段简练的文字。好的题记能吸引读者,引导读者思考。题记应是体现和揭示文章主旨、情感的句子,它应让读者透视到文章的亮点,触摸到情感的搏动。如《抹去心中的界限》的题记:“表面的界限,能用手抹去;心中的界限,只能用心去抹平。”题记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又如2003 年江苏淮安市中考作文中,一位考生以《“鼓励”自传》为题,题记是:“鼓励,是学海中劈波斩浪的桨;鼓励,是人生中相互依持的拐杖;总是在汹涌波涛中给予你无穷力量,总是在低谷中增强你的自信!”题记充分地阐释了文题中“鼓励”的内涵。
当然,不是所有文章都需要题记。好的题记可以给文章增色不少,也能起到吸引读者的目的。题记既可引用(如歌词、格言警句、睿智心语等,最好是阅卷老师较少见到的),也可自行雕琢。题记贵在简洁,绝不能太长,也不能晦涩难懂。如《“回声”的启示》中:“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恰当地应用了孟子的话,既揭示了主题,又展示了才情。
二、开宗明义,篇首点题
开头点题首先应该做到有入题和引出下文的作用,其次应该有较精炼的词语或句子点示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让读者初步了解你的文章所要写作的主要内容。比如《往事依依》的开篇:“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这一开篇就做到了点题,并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这几件事的回忆。
还有《背影》的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就是用字面相同的词语重复标题,从而达到突出中心的目的。这样做可以使文章中心从思维深处浮现于视觉表面,作者更便于紧扣中心作文,读者容易把握,对读者的视觉和心理都产生强大冲击。
三、卒章显志,结尾点题
篇末点题,即“卒章显志”法,就是在文章的主题已经得到充分表现的基础上,再加上点题之笔。篇末点题,不但可以使读者更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而且也可以在结构上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篇末点题应该是最灵活的,也是最容易出新的地方,希望同学们能用好结尾点题,使自己的文章达到一个高度。
例如《背影》的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个结尾点题有结束全文的作用,这也是第四次写到“背影”,不仅回应标题和前文,使文章结构严密,也从儿子疼惜父亲的角度反衬出父爱的力量,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直接抒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余音袅袅,情思绵绵,一个“再”字蕴含了无限的情意。
四、前后呼应,中间点题
中间点题,就是在文章叙述、描写或议论的过程中,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巧妙、恰当地点出文题所蕴含的深意,加强文章内容与标题之间的联系。在文中的关键处、醒目处适当地来上几个点题的句子,如彩线串珠,穿插在文章之中,常常可起到纲举目张、突出主旨的作用,同时也是在不断提醒阅卷老师,我可是紧扣文题写作的哦!
还是以《背影》为例,文中的第六段有“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以及“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样的语句,多次提到“背影”,在背影中让读者感受到儿子对父亲的疼惜之情。其实在行文过程中,似曾相识的词语、句子反复出现,不变的是基调,变化的是细节,不断强化主题,又在变化中给人丰富生动的感受。
点题,是获取保险分的“奠基石”;点题,是想要获取高分的妙招;点题,是挽救离题文的“救命草”!有的同学常常惊叹于满分作文那超凡脱俗的立意,却往往忽略了作者把立意紧紧锁定在话题上的良苦用心和巧妙技法。其实对于作文,能否锁定话题是至关重要的,这需要我们在日常作文中谨记点题,让读者体会到那种照应之美,同时又能品味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